【会议专题】第十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第三分会场

撰稿:9778818威尼斯宣传中心 黄淼苗 编辑:宣传中心 官舒昕 发布时间: 2019-12-24


2019年12月21日下午,第十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第三分会场在9778818威尼斯主一号楼112会议室举行。本分会场分上下两半场。


上半场会议主题为“语言叙事与语言教育研究”,由孙园园和张全生二位老师主持。共有11位学者先后宣读论文并参与讨论。


我院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及实验室主任杜晶晶副教授宣读的论文《中小学生书面语叙事能力实证研究——以厦门城乡十所中小学期末作文为例》,以厦门城乡十所中小学期末作文为例,以中小学生书面语叙事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突出语言能力的层次性,强调语言表达个性化的重要性。通过两个体系和三个观测指标的研究理论,对叙事的系统性、逻辑性和文学性进行分析,表明良好的教育是影响书面表达的因素,态度更是影响语言教育的重要方面。


北京外国语大学韩燕老师宣读的论文《从叙事语言特征看金国璞北京话版<古今奇观>的改编》,指出改编的价值及给现代文学带来的借鉴意义。论文以创新点为研究基点,体现旗人汉语在注入普通话后对书面语表达方式的影响。最后表明这是说书人对艺术精神的传承,体现出文人叙事的艺术精神。


9778818威尼斯李建明教授宣读的论文《<赵飞燕外传>对唐传奇的引领》,首先说明其报告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对赵飞燕的考证、赵飞燕与传奇的关系和传奇文本的规定性。然后表明既然两位小说家把它的标题写成传奇,那就意味着肯定没有文体的意味,并举了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最后说明到了宋元时代,通俗小说的出现,大都包含着爱情故事,所以可以推断出唐宋人的传奇就是爱情故事。


9778818威尼斯孙园园老师宣读的论文《文言的现代价值及在基础教育的实现》,主要讲明了文言文的运用性以及较高的现代价值。在基础教育的实现中得出结论: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成为现代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必备要素,更是是无法绕开的路径。她指出,当代极少关注文言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作用,这是当下语言规划应当思考的问题。她提出要在练习设计上多下功夫,多提供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的路径,帮助文言文向现代语言能力迁移。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王莎同学宣读的论文《语言学理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智能培养的作用》,认为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重视语言学理论对学生的智能培养的作用。首先讲学校的语言教育是促使学生智能形成的一条基本途径,其次讲教师的语言素养是影响学生智能培养的一个重要条件,最后讲基础语文的语境教学也是助力学生智力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肖根九老师宣读的论文《融宗教•民族•艺术为一体的人神对话——赣傩民俗事象及方言俗语的刍议》,让我们将视线转向一个鲜少涉足的领域,首先为我们阐述“傩”的不同含义,接着表明其题材丰富与功能多样的特点,然后讲述体现赣傩文化习俗主要的三个方面,并说明不同地区的时间也会不同。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语言学系徐梦真老师宣读的论文《口头叙事语篇中的拟声词研究》,通过生动的朗读语气让我们感受到,当生活中很多情况下运用拟声词后,传达的感觉和意义就会不同,能让听者更深刻理解拟声词的重要性。徐老师通过对口头叙事语篇中的拟声词的研究,发现拟声词常见于单人叙事。她还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拟声词的用法,拟声词的象似性,表明拟声词的运用大多出于交际意图。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严小香宣读的论文《基于情绪主题和情绪词汇调查反观幼儿园教材语言的特点以及研究意义》,认为时至今日,国家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界对幼儿教育也越来越关注。在注重教材语言研究价值的背景下,幼儿教育显得格外重要。严博士基于情绪主题和情绪词汇来反观调查幼儿园教材的语言特点及其研究意义,发现不同的表现也可能是反映同一种情绪,而在幼儿教育中以积极情绪为主。


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张全生老师宣读的论文《常用汉字辨析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对常用汉字进行了辨析,认为汉字教学是词汇教学的一部分,并提出了定义汉字教学的方法。还提出假设,如果把表达汉语的汉字因素去掉,那么难度即中等。还分析汉字的本质,从而认为对外汉语词汇的教学意义深刻,值得深思。


厦门大学郑泽芝副主任与厦门大学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赵苗老师宣读的论文《“统编本”<道德与法治>教材主题“家”的内容及表述特点》,调查“统编本”《道德与法治》教材主题“家”的内容及表述特点,突显家庭责任感的培养和行为养成教育。由于国情的关系,教材语言研究具有一定价值。她们认为“家”的主题涵盖了和谐家庭建设和生命教育。家务行为具有示范教育,也是家庭中爱的行为的表达教育,更是生命教育在“家”中的彰显。


下半场的主题是“语言本体与语言规范的研究”,由祝志春、博伟锋二位老师主持。共有12位学者先后宣读论文并参与讨论。


9778818威尼斯卜祥忠副教授宣读的论文《“阻尼”的读音》,先是从生活小事中讲起“阻尼”这个词是如何引起他的注意,接着又详细讲述了关于“阻尼”读音的一系列发现:在不同文献和记录中,这个词的读音也不同。最后强调了国家语言规范的重要性,认为其迫切需要统一,但是又强调有必要保留一些历史词。


武汉大学文学院研究生陈语柔宣读的论文《从子名现象研究》,先是阐述从子名的含义,接着举例还在运用从子名的地区,说明其还具有存在的意义。又通过在不同场景中从子名所体现的心理活动来剖析其价值所在。认为如今从子名现象也是比较多的,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身上。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董庆选老师宣读的论文《试论清末植物学术与系统的嬗变——从<植物学>到<最新植物学教科书>》,以《植物学》和《最新植物学教科书》为考察对象,论述清末汉语植物学术语系统的嬗变。研究内容是两个术语系统的相同点。认为一定程度上都是对于当时西方现代植物学系统的整体反映。将其引入中国的,是各自共时时期对于植物学概念的指称系统。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傅伟锋老师宣读的论文《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跨性别交际失误探究》,以同事的夫妻关系为切入点对社会语言学视觉下的跨性别交际失误进行探究。首先指出语言和社会是相互依存的,表明男女交往对于社会和谐来说很重要。接着阐述由于社会分工和经济地位的不同,以及社会偏见、社会权势和亚文化差异,从而普遍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男主外,女主内。


教育部语言文字研究所何瑞老师宣读的论文《简议同比顺汉字的排序问题》,讨论同笔顺汉字的排序问题,其观点对既往研究作了补充。认为其与社会语言学有关,可以用HIT直接来概括,它在一段时间内透明,然后词语越流行,它们之间就会有更多的需要解释的问题。


教育部语言文字研究所王龙祥老师宣读的论文《汉字的笔画义》,用举例的方式对汉字的内涵进行阐述。认为汉字的笔画义展现了华夏民族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文化、悠久的社会文明和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探讨汉字的笔画义,有利于学习、挖掘、保护、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增强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蔡晨宣读的论文《“小姐姐”意义构建的认知、社会和系统三驱动》,认为“小姐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意象,类似于一种形象、一种渴望和一种对女性期望值的折射。还概括了其运用的一些场合。


四川大学文与新闻学院研究生王瑶宣读的论文《称谓语使用的性别差异——以“小姐姐”为例》,揭示称谓语使用的性别差异及人们在不同情况下的称谓含义。认为这个称谓以前很少用于面称,而且一般只用于儿童交流的场合,如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还阐述它的结构特征对语意有一定的影响,赋予其感情色彩。最后列出其使用意图,说明这种称谓更强调自我诉求与欲望,是一种市场行为。


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杨歆毓宣读的论文《从目的小句的语序看语言接触对旗人汉语的影响》,阐述从目的小句的语序看语言接触对旗人汉语的影响。先罗列其在南北文献中的差异,接着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说明语序变化对英语的复杂程度和结构的使用频率会产生影响,旗人汉语到北京化的变化就是其中的具体表现。


黑河学院祝志春老师宣读的论文《语言规范的经济学价值》,强调文章的研究内容是语言规范的经济学价值。指出中国有很多自由贸易区的现况。如今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实验区刚成立不久,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