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人行工作室”的日子

撰稿: 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1-17


作者简介:张丹茜,2007级广电新闻学学生。因其出色的采访能力入选“三人行工作室”。一学年来,利用课余时间为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电视台拍摄制作了5个电视新闻专题片,在工作室的平台上,学会了由学生向记者的身份转变。

从三人行工作室创立之日起,我就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到今天,已经工作一年有余了。在这期间提供给开发区电视台新闻专题节目一共5篇,细数从选题到写稿到拍摄再到后期的剪辑制作,期间着实学习到很多平日在课堂上接触不到的知识。

 

 

学到的第一点,就是构架整个片子的结构。这是从初步撰写新闻稿的时候就开始思考的,采访对象的新闻点是什么?报道的立足点是什么?有没有分层次介绍?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些等等。经过这几次报道稿件的写作中,我开始对这样类似的报道游刃有余,印象最深刻的是做的开发区社会发展局的新闻专题,根据它的具体情况分成三个小节,开发建设先锋队——社会稳定的防火线——社区群众的贴心人,再根据这个三个小节的具体内容安排画面,确定采访什么人物,采访的问题是哪些,再安排在预先设定好的结构中。

第二点就是新闻专题片的形式多样性。在我参与创作的这5部片子中,除了画面配上解说词的形式,后来又加入了记者出镜的形式,这种形式给片子增加了一丝生动。但是在这几个片子中,我个人最满意的是《优秀交警——沈燕裕》的人物专题片,这部片子和其他几部先进集体的专题片不一样,我运用了人物名片介绍的一种模式,在片子中还运用了情景回放的方式,这些方式给新闻专题增加了剧情性,可看性也增强。
第三点是个人出镜语言表达的锻炼。在这个学期的新闻专题制作中,越来越多的加入了记者的开场和结尾,面对镜头的自然和不紧张、语速的均匀等都是我努力要完成的目标。印象最深的是《码头岸机保养师》的新闻专题,我站在50米的高空高架上出镜,脚下的吊车还是在运动的,有些晃动,虽然身体有些晃动,但是我也努力在语言上保持住了平稳。
最后一点但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工作室学习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在学生和记者身份之间成功的转换,当然这也归功于采访对象的认同,每次出去采访都是把自己定位在电视台的一名记者,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也这么处理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关系,这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工作室的这些日子,当然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约好的采访时间又临时被通知改期,提前预设的采访嘉宾没有时间,预构思的拍摄场景因为现实原因而无法拍摄,又或者天公不作美等等,但是无论怎样,每一次的成片都会让我欣喜不已,也希望自己可以在其他类型的片子中有出色的发挥。

50米高空出镜(1).jpg